• 尊龙凯时


  • 发布时间:2013-05-15   分类目录:新闻中心|    调整大小: 16px  14px  12px

     

    近日 ,中国青年报记者获悉主营LED显示屏的深圳市浩博光电有限公司因拖欠巨额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及提成而陷入债务纠纷 。这是继去年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博伦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关门停产后又一家亿元级LED企业陷入经营困局。

    今年以来,深圳LED企业倒闭或停产的消息时有出现。6月29日 ,曾经在业界“小有名气”的深圳市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突然宣布破产,这家在2007和2008两年销售额共达2.6亿元的LED显示屏企业,因经营不善、产业价格战导致利润率低等问题,最终没能逃过破产的命运。

    在此之前 ,深圳钧多立、深圳市博伦特等在中国颇具规模的LED企业先后倒闭,原因都无外乎经营不善 、资金链断裂 。

    “缺乏核心技术创新的LED企业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庞桂伟坦言,中国LED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虽然《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推动中国成为该行业全世界前三强的诱人前景  ,但深圳这样的LED产业强区 ,却也不得不在全国率先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期。

    根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统计,深圳共有1800家LED企业 ,约占全国LED企业数量的60% 。2011年这些企业的产值达到700亿元,同期整个广东省LED行业的产值近1500亿元 ,深圳约占了全省的一半。目前全国LED上市公司总数约20家,深圳就占了10家左右。一定意义上说 ,深圳的LED行业对全国LED产业都有着标本性意义。

    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LED行业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 。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就是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固态的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的半导体器件。

    “早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非常少 ,1994年的时候全国都没几家,深圳更是只有两三家”庞桂伟说 。“当时 ,由于关键技术研发困难,能够生产LED的企业几乎都要具备研发能力,尤其是控制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 。

    上世纪90年代 ,LED就作为“稀缺品”只存在于银行、车站等少数场所,并且由于原材料价格较低,关键技术研发困难抬高了终端价格 ,导致市场上LED产业成为“显贵”。

    但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了LED市场的平民化 。据介绍,从1997年开始,市场上开始出现有单双色控制卡等关键技术的技术转让现象,到2001年就发展到连彩色控制卡都在市场上公开售卖的阶段。

    到2006年 ,控制卡技术逐渐被批量市场化后 ,LED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本得到了最彻底的降低 ,中国LED企业数量开始呈几何级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更催生了LED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状态 。

    “从2007年到2008年,LED显示屏价格较高 ,利润空间较大,各企业之间产品价格差距也很大,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重视度的不断提升 ,LED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价格 、规模等的冲击力度加大 ,这是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的最根本原因”,庞桂伟说。

    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的倒闭就颇有代表性。曾为深圳光电子十强企业之一的钧多立实际注册资本只有2000多万元 、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 ,却在全国拥有4 个生产基地,并在2010年与成都市双流县政府签订了投资额为4亿元的LED封装应用项目的建设协议。但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增加、技术创新度的欠缺导致其 核心竞争力不足,加上盲目的扩张 ,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令钧多立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深圳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王殿甫表示 ,在钧多立 、博伦特、愿景光电子这些小有规模的企业相继破产的背景下 ,倒下的不知名的小企业也不在少数。LED显示屏行业洗牌时机已成熟,一旦企业出现经营上的重大失误,就会被迅速吞噬。

    庞桂伟认为 ,LED行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市场无序竞争,桎梏着LED显示屏行业的发展 。LED产业价格已经入“微利”时代 ,必须在产品创新上进行突破。

    “品种齐全”的困惑

    庞桂伟的另一个身份是LED企业、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看来,由于2008年奥运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利好,在金融危机中大多没有受到负面冲击的LED行业,反而在这两年遇到了难题 。

    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越演越烈,每一个阶段价格都在以20%到40%的降幅下降。“很多厂家有10个点的毛利就已经很不错了”,庞桂伟坦言。

    “比如,按照同一类品种来说,每一平方米的价格去年还是6000元左右 ,今年就不得不降低到3000元到4000元左右。”

    很多LED照明产业都面临“品种齐全”的困惑,看到球泡灯好卖 ,就都去做球泡灯 ;有部分射灯订单 ,就大量做射灯。实际上有创新的企业才有产品定价权,才会有利润。但是,有创新的LED企业不得不经历一个难言的困惑:每当一项技术难题被攻破,需要申请专利保护才能推向市场时,往往需要经历一年半的申请周期,而在这段时间内 ,新产品很容易被同行抄袭,很快失去价格竞争力。

    “难道新产品研发出来非要等到一年半以后才能上市?”庞桂伟觉得 ,对于目前的LED企业,要求它永远都是领跑者 ,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太难了。新产品一经研发成功 ,就应该快速推广,在一两年内收回成本,加速竞争 ,才能快速创新,从而发展整个产业。

    不仅如此,照明产业中的发光晶片等高新技术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使得国内LED照明产业处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成本过高,市场推广举步维艰。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些企业资金投入有限,一旦资金用于研发,便会降低推广力度,反之亦然。

    企业为人才“转会”伤脑筋

    要克服这些瓶颈性难题 ,单凭一家企业很难成功。

    比如价格战问题 ,在“品种齐全”的困惑来临时,确实要求企业要有清醒的头脑,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建设。比如,通普科技就专注于生产环形灯和日光灯管, 从“价格战”中突围出来。今年年初,通普科技凭借其产品创新度以及相对于大企业灵活性高等特点,从8家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 ,斩获欧洲一张近45万支的LED照明大订单。

    再比如人才制约因素。作为新兴行业,中国的大学课程中,LED相关专业设置落后 ,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欠缺 ,这也造成企业用人成本过高,企业动辄还要为人才“转会”伤脑筋 。

    另外,由于深圳市的中小企业大多在原特区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服务无法满足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难招的问题。

    庞桂伟表示 ,LED照明行业目前仅仅局限于政府工程等方面,市场需求尚未打开 ,而对于有实力的LED企业来说 ,这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市场布局如何安排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

    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号召,LED照 明行业的前景也为LED企业带来了“曙光”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消息显示,目前深圳市政府 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方案和定价机制,之前的自愿交易在新规实施后将变为强制性。这对于推动LED节能产品在企业中的普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由于节能灯原材料价格上涨,能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LED灯正受到市场认可。节能灯的主要原料为荧光粉。2011年以来 ,受其原料稀土价格暴涨影响,荧光粉价格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幅上涨10余倍,从年初每千克250—300元 ,最高涨至每千克3000元以上。

    与之相反,最近一两年,LED灯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性价比越来越高 。“因为技术的成熟 ,以及上游原料价格的下降,LED灯的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深圳一 位LED生产厂家的有关人员这样解释。“LED灯单价比传统节能灯贵 。但随着LED光源主要原料蓝宝石衬底的降价,LED照明芯片、器件价格快速下降”。

    “接下来,LED企业应该走一个品牌化道路 ,引导消费者使用LED照明产品,让LED走入千家万户 。”

      

    上一篇 :« LED照明市场持续升温 二三季度有望全面爆发 下一篇 :LED光源成中英两国战略专家讨论热点 »

  • XML地图